2024年,成华区依托“美丽街区”环卫板块和全区“环卫示范点”打造,围绕作业设备智能化、作业环节精细化、作业方式人性化、作业人员年轻化“四化”,逐步提升环卫作业标准,全面推动全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稳中提质。
这一年,为打造干净、整洁、清爽的市容环境,成华区科学制定《2024年成华区环卫保洁“大清扫、大清运、大冲洗”专项行动方案》,高标准、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专项行动,促进环卫保洁水平提质。
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52轮环卫大扫除,累计清理卫生死角300余处,清理积存垃圾245余吨。
这一年,聚焦“安全、清洁、有序、便民”管理目标,成华区持续环卫技术创新,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强化服务专业能力,努力推动环卫精细化管理再提升!
“针对背街小巷和有条件的人行道等城市道路,今年我加大了小型机扫车的清扫保洁力度,不仅提高了保洁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作业强度。”
成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利用高效的机械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保洁,不仅能有效提升保洁效率,同时也能减轻环卫工人作业强度。
为持续推进精细化环卫作业,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联合环卫作业模式,成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背街小巷、人行道持续开展机械化作业试点,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技术改良、小型机械协同配合作业、小组式人机联动作业、机械代替人工作业……
与此同时,逐步扩大环卫机械化作业覆盖面,为市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清爽的出行环境;同时大幅度提高环卫工人作业安全系数,缩短作业时长、降低作业强度。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成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严格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压实压紧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用有效的手段、管用的措施强化环卫企业履行“五大安全”主体责任。
除了持续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环卫工人作业强度外,成华的一座座环卫工人作息房、爱心驿站守护着那些为洁净成华默默奉献的“城市美容师”。
医药箱、空调、饮水机、微波炉、餐椅、储物柜……面积不大的空间里,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现在每天过来,把饭菜放在冰箱里,中午热一热,有些时候我们还能自己用电饭煲煮点面吃,安逸得很!”这座坐落在成华区东紫路的环卫工人作息房为周围30多位环卫工人提供了休息和歇脚的地方。
为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搭建环卫工人“15分钟休息圈”,成华区各个街道的“爱心驿站”也挂牌开放,这些爱心企业及商家将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服务。
在商家营业时间段“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上班时间内的临时休息、饮水、热饭、如厕、避暑、避雨、充电、医疗急救包等便民服务。
厕所革命,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持续推进公厕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小公厕”发挥“大作用”。
2024这一年,成华区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创新实践,通过对公厕实施文化特色改造、物业化管理等探索,不断的提高环卫公厕建设标准、配套设施、公厕环境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成华生活的幸福感。
在成华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的成宏路绿地旁,一个外形采用整块钢板构筑,形如身披坚固“战斗铠甲”的公厕吸引了成成前去体验。
走近一瞧,灰色“铠甲”与米咖色大理石纹墙砖的搭配不仅极具现代风,同时也让整个公厕看上去更干净整洁。
“这个厕所好智能!”成成来到位于东郊记忆南大门的记忆长廊公厕,映入眼帘的便是墙面上的智慧系统大屏,厕位使用情况、布局、人流数据及厕所内温湿度等环境信息均能实现数据可视化,内部情况一目了然。
成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实现管干分离,提高管理效能,成华区还将环卫公厕管护服务统一打包,向社会购买高品质服务,全方面实行公厕市场化管理,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强化有效供给,破解部分区域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难题,是深入推动厕所革命,提升市民“如厕满意度”的关键。据统计,成华区已开放环卫公厕179座,130座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
成华区将积极开展创新示范引领行动,引进背街小巷小型作业机具、高压高温精洗车、无人扫地车等新技术装备,组织并且开展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新能源车辆应用、背街小巷小型机械化作业等试点,高标准抓好试点工作落实,以点带面、试点示范,推动环卫作业水平整体提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